美学留学

400-820-0859

400全国咨询热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留学资讯 > 留学资讯 > 文章详情
马斯克让科幻成真,我学的专业未来会被AI替代吗?
2024-10-29 发表
来源:网络

万众瞩目的特斯拉“We,Robot”发布会在10月10日举行,马斯克展示了三款备受期待的产品: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van(无人驾驶巴士)和Optimus机器人

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

有望在2026年正式投产。Cybercab内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及后视镜,致力于彻底自动化的实现,完全依赖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运营成本极低,预计可低至$0.2/mile。

Robovan无人驾驶巴士

这款科技感十足的巴士可搭载20人,同时也可搭载大量货物。运营成本可低至$0.05-$0.1/mile。马斯克表示,制造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将大大改善未来城市环境,大量的停车场可被改造成公园供大家享用。

Optimus机器人

据马斯克在发布会上介绍,该机器人可实现多项与人类的高级互动,例如搬运、取快递、浇花、照顾孩子、跳舞等。发布会现场还进行了机器人跳舞秀及调酒互动能力。

特斯拉发布会赚足了眼球,大家在惊叹于科技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不禁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其中讨论最多的,也是影响大家实际生活最广最快的,就是AI会代替哪些行业的人工劳动力

投资银行高盛发布报告称,全球预计将有 3 亿个工作岗位被生成式 AI 取代,律师和行政人员可能是重灾区;美国 63% 的工作暴露在 “AI 影响范围” 中,其中 7% 的工作有一半以上的流程可以由 AI 自动化完成,这使他们很容易马上被人工智能取代

欧洲情况也类似。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警告称,按照目前的政府政策,多达 800万英国工人面临因人工智能而失业的风险。该智库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警告称,AI 已经影响了英国员工 11% 的工作,如果企业更深入地整合 AI 技术,这一数字可能会上升到近 60%。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未来 5 年,机械和机器人将取代中国近 5% 的工人。在近两年,机器人已经取代了 9.4% 的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人,而对具有大学学历的工人的需求却上升了 3.6%。

AI可替代的岗位遍布各行各业,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能被AI所替代的岗位有一些共同点:机械性强,重复性强,判断力和创造力较弱。例如制造行业的流水线工人,客服行业的基础人工客服,金融行业的初级分析师,媒体行业的基础编辑人员等。当一个职位的不可替代性大大降低时,这些岗位的员工将会面临极大的失业风险。

但是,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出现大量的机遇,AI的发展也带来一大部分高科技高位的需求。据美国马里兰大学 AI 工作追踪器监测,2024 年 1 月,全美发布的新 AI 相关职位相比 2022 年 12 月增加了 42%。AI 职位发布主要集中在数学(包括数据科学相关职位)、技术、科学和工程类别。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从 2022 年到 2032 年,数据科学家的就业率将增长 35%,平均每年将有大约 1.7w+ 个数据科学相关的职位待招。

聚焦国内情况,从2020年国内对AI相关职位需求约为20万个增长至2023年的28万个,同时AI相关毕业生也从2万人增长至7万人。国内企业对于AI人才的争夺使得平均年薪已超过30万元,例如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等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所以,很多同学或家长会关心: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来确保未来不会被AI替代呢?答案是: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可能被AI替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这里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PART.01角色认知清晰:

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AI是辅助我们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提升效率,减少人工错误,更快更直接更丰富地满足我们的需求。AI并非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角色是创造者,工具使用者。通过持续打造更加先进高效的工具,更好更快地达成目标。

PART.02强化创造能力:

不管选择什么专业,核心点并不在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或考试的机械应对,而是对学习能力的补充和对底层逻辑的思考。学习能力即为如何快速地在全新的琐碎的大量新信息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且能够系统地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底层逻辑即为对知识深度的理解和探究,研究知识点背后的why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往下探一层,抛开天赋异禀的学生不谈,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底层逻辑思考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之上。主观能动性往往是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极大地兴趣且自己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持续驱使自己不断进步,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在面对困难时,这类学生往往很好地利用资源和工具帮助自己寻求解决方法达成目标,甚至能够创造出能够帮助自己的工具。反观当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且不擅长的情况下,机械性和迷茫感会成为学生进步的最大的阻碍,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只会浮在表面,对于工具的理解和使用仅停留在被动接受阶段。学习能力和底层逻辑的思考能力被削弱,在工作当中很有可能被快节奏所淘汰。

对于学生的兴趣探索,创造性培养越早越好,通过多方面尝试,深度的讨论,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方向真正擅长的内容,避免随大流或者强制压制带来的机械性反馈。创造性培养时,功利心的灌输是大忌,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同时多尝试不代表随意放任,每一次尝试后的反馈与交流至关重要,学生与家长互相问why互相解答能够更好的帮助双方理解和沟通。

PART.03文理平衡发展:

创造力强调学生的长板,平衡讲究学生的短板补充。全面的发展对于创造力的打造是必不可少的。再次抛开天赋异禀的学生不谈,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对于语文(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都需要极度重视。文科的学生需要非常重视数学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理科的学生也要注重语文的学习,通过人文的积累提升自己的创造表达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PART.04红线不能踩:

AI作为工具,目的是提效而不是抄近道不劳而获。随着Chatgp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机器流水线产品流入到申请材料中,这个是红线大忌。不劳而获带来的收益会极大的腐蚀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一时的满足换来的是未来的重大损失。所以AI使用的红线需要非常明确地强调给学生。

综上,随着AI的快速迭代,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会加快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学生的教育培养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优秀的人才不是一夜之间堆出来的,而是靠长时间的学习和反思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以达到全面的审视判断,家长的辅助和指导也是成功路上至关重要的因素。学美教育近30年的沉淀历经了科技的变革和发展,对于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搭建有着极深的经验和积累。家长学生朋友们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学美顾问详细咨询。